|
儿童长高季来了!家长们千万要抓住4-6月这个黄金期 二维码
899
来源:香港金豆子教育集团 每年4-6月为孩子的长高旺季,因这3个月阳光充足,户外活动开始增多,维生素D可在体内得到转化,促进钙吸收。 若发现孩子在4-6月的长高季仍长得慢,家长需提高警惕,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进行检查,以排除病理性的长得慢。 对于3岁至青春期的孩子来说,每年身高应增长5-7厘米。若增长值小于5厘米,可能是生长轴有问题,应积极排查矮小的可能。若增长值大于7厘米,可能是性腺轴出了问题,应积极排查性早熟。 早牛奶、晚酸奶最长个儿建议早餐喝一杯牛奶,晚上喝一杯酸奶。酸奶的含钙量及吸收均高于牛奶,晚上喝酸奶还有利于消化。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,非常适合孩子们吃。但在吃豆腐时,应避免与钙同食,否则易合成不易消化的物质。还有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吃虾米或喝骨头汤补钙,这都是误区。虾米含钙量虽高,但不利于人体吸收,且铅含量高;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很少,而油脂却很高,即使加醋,释放出来的钙也很有限。建议给孩子吃麻酱,不仅含钙量高,吸收也好。 跳跃、悬垂运动最利于长高父母都很高,但孩子却不怎么长个儿,这种情况与生活方式有关。运动的孩子长得高,身体也好。因运动可提高生长激素的敏感性,加速其分泌。跳跃、悬垂的运动项目更有利于孩子长高。比如单杠悬垂、跳绳、摸高、游泳、打篮球等,都是利于长高的运动方式。至于运动的时间和强度,要因人而异,以动作轻,微微出汗为宜,避免因剧烈运动而损伤关节。另外,合理睡眠对长高也很重要。孩子在每晚9点前应上床睡觉,因晚上10点-12点、凌晨2点-4点,是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时段,错过了会影响长高。
4-6岁是矮小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期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,有三个重要期。 第一个是4—6岁,这是孩子矮小诊断、治疗的最关键时期。这个时期的孩子,体内生长激素、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,饮食、睡眠习惯逐渐形成,从身材上可看出是否存在缺陷。排除孩子有无影响长高的先天性疾病,如垂体瘤、染色体异常、性早熟、遗传代谢病等。4岁女孩平均身高为1.14米,男孩为1.15米。 第二重要期是青春期前期,一般在8岁左右。赶在性发育前,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,生理年龄与生活年龄是否相符,身高是否达至标准,有无性早熟迹象。8岁女孩平均身高为1.29米,男孩为1.30米。女孩8岁前乳房发育、10岁前月经初潮,男孩9岁前第二性特征出现,都是性早熟表现。 第三个重要期是青春期,这是孩子窜个儿的重要期。12岁女孩平均身高为1.56米,男孩为1.53米。家长应从孩子出生开始定期测量并记录身高和体重。若发现孩子比同龄、同性别的孩子要矮一截,或身高矮于标准身高,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就诊。年龄越小,骨骺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,生长潜力及空间越大,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。另外,很多家长误认为孩子身高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,但事实上,微量元素和营养只能导致孩子偏矮,绝对不会导致矮小的发生。建议家长定期为孩子做骨龄监测,这是诊断孩子是否矮小的第一步,可明确孩子是早长、晚长、性早熟,以及预测最终身高。 ☟0-10岁孩子身高体重对照表
身高与哪些因素有关? 1. 身高与性成熟早晚有关 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,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。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,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~8厘米;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,约13~14岁,身高增加可达10~12厘米。 2. 身高与营养有关 饮食中的高蛋白质,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、磷、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。如瘦肉、禽蛋、牛奶、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、E族,豆类、杂粮及新鲜水果、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,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。 3. 身高与睡眠有关 睡得好长得高,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,即白天分泌较少,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。 4. 身高与遗传有关 人体的最终身高75%取决于遗传因素。但是,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,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,如营养、生活习惯、体育锻炼等。
5. 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~2厘米,女孩子多长2~3厘米。 下面一些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:
这些训练会增加关节、韧带的柔韧性,有助于身高发育。 6. 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 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,甚至停滞。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,轻者影响身体发育,重者导致各种疾病。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、影响生长发育,甚至出现“未老先衰”的现象。
下面是一些身高体重测量公式,辣妈们可以预测一下宝贝身高,为了宝贝的大高个,请提前采取措施哦~ 宝宝体重标准测量公式 1~6个月时体重(公斤)=出生体重(或3公斤)+月龄×0.6(公斤);7~12月体重(公斤)=出生体重(或3公斤)+月龄×0.5(公斤);2~10岁体重(公斤)=年龄×2+7(或8)。 宝宝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,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,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。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。因此2~12岁以后小儿身长(厘米)=年龄×5+75(厘米)。凡身高超过标准10%或不足10%者就算不正常。 小儿身长预测成年时身高法 1. 男性身高=出生时身长(厘米)÷0.2949; 女性身高=出生时身长(厘米)÷0.3109。 用此公式要注意:只适用于正常足月新生儿;测量身长数据时如能精确到0.1厘米,身高的预测将更准确。 2. 男性身高=3岁时身高×0.545+父母平均身高×0.544+37.69(厘米); 女性身高=3岁时身高×0.545+父母平均身高×0.544+25.63(厘米) 人体标准身高预测公式(遗传法则) 男性身高=(父亲身高+母亲身高)×1.08÷2(厘米) 女性身高=(父亲身高×0.923+母亲身高)÷2(厘米)
文章分类:
营养膳食
|